前言:
電影《天書奇譚》是上海電影制片廠1983年出品的動畫長片,作為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第三部動畫長片,《天書奇譚》因其制作背景的復雜被賦予了獨一無二的特殊性,因為該片于誕生之初獲得了英國廣播公司的投資合拍意向,盡管最后合拍沒有成行,但《天書奇譚》在“準出口身份”及其背后向外國友人輸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使得該片在中國傳統文化視覺符號的構思上擁有了代表性,也因此擁有了研究的獨特價值。電影《天書奇譚》在2020年由上海童趣出版社和上海電影制片廠聯合出品了同名繪本《天書奇譚》,本文將以繪本《天書奇譚》的視覺敘事內容為核心,以電影的圖像敘事為輔助,從中國傳統視覺敘事方式,《天書奇譚》圖像人物塑造的傳統文化意涵和《天書奇譚》圖像風格塑造的傳統文化意涵三個角度,去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符號表達。
繪本《天書奇譚》封面
傳統剪紙形象與傳統戲劇臉譜形象
《天書奇譚》的“中國學派”的視覺敘事美學特征:
與眾多改編自民間傳說或寓言的中國動畫作品不同,《天書奇譚》的故事改 編自明代長篇小說《平妖傳》的部分章節。正因此原因,《天書奇譚》的人物形象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人物造型復雜,作品也因此采取了許多中國學派的人物塑造方式,在視覺敘事層面豐富了人物形象。“中國學派”指雜糅了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藝術的美術學派,融合了諸如傳統繪畫,傳統戲曲,民間藝術等不同風格的中國藝術在人物造型,場景塑造等方面的特點與優勢。在《天書奇譚》的人物造型中,創作者借鑒了不同傳統視覺造型方式去塑造不同人物,例如用傳統 民間剪紙形象去塑造圖像中的動物,用民間年畫的“福娃”形象去塑造主角蛋生。最為巧妙的是《天書奇譚》對于反派人物三只狐貍精的形象塑造,創作者借鑒了中國戲曲中的臉譜形象,以彩旦,花旦,小生的戲劇角色造型特點為視覺敘事的基底,并融合了動畫人物造型的夸張與幽默風格,使人物在保留傳統臉譜形象的 基礎上增添了動畫功能的意趣,而二者的融合也使得該作品的中國學派視覺敘事 美學特征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天書奇譚》人物塑造的傳統文化意涵,以角色袁公為例:
不管是作為電影或是作為繪本作品,《天書奇譚》都是一部以故事為主導的 視覺敘事作品。因此,在探究圖像人物塑造的文化意涵之前,要先大致了解圖像 背后的故事。簡單來說,《天書奇譚》講述了從天神袁公不忍見人間疾苦盜取天書開始,到被天庭發現盜取天書而因此受到天庭懲罰截止的故事。盡管在事件的 進行中有諸如“蛋生”、“狐貍精”、“小皇帝”等其他人物陸續出現,但他們 都是“果”,而袁工的行為是“因”。與其他傳統的神話故事只是簡單的弘揚真 善美,抨擊假惡丑不同,《天書奇譚》故事的意涵具有多元性,它體現了底層民 眾自上而下對統治階級的反抗。作為天神的一員,盜取天書的袁公是反叛的,但 從底層民眾的角度,袁公的行為卻是正義,而故事最后袁工被天庭抓走釀造了一個普羅米修斯式的悲劇,也為袁公角色的多元性和他的反叛精神留下了最好的注 腳。正因袁公人物形象的多元性,給了袁公這個人物在視覺敘事層面的可塑性以 及與中國傳統文化意涵的創作兼容性。
圖像學理論模型架構者潘諾夫斯基將圖像學分為三種層次用于研究視覺敘事,即第一層次的事物本體,第二層次的事物寓意與第三層次的事物寓意背后深 層次的內涵,而結合研究理論去分析《天書奇譚》繪本中袁公的人物塑造與傳統 文化意涵,我們可以得到在第一個層次身著白衣的袁公以及他長方形的臉,吊起 來的眼角與鮮紅濃眉與胡須。在第二個層次我們可以看出,袁公的面部造型不只 是借鑒了傳統的戲劇形象而且具體到了人,那就是武圣關羽,關羽作為中國傳統 文化里的正義符號,在這里則體現了袁公同關羽一樣正義勇敢,本領高強的正面 形象。而袁公的白衣則體現出了他的清高與不與天神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因為 白色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是清高素雅的象征。而在第三層次則隱喻了袁公壯舉背后 的悲劇色彩,關羽的形象讓人不由聯想起他孤身敗走麥城戰死沙場的悲慘結局, 而袁公身著一身白衣不免讓人想到喪服,這些中國傳統故事與文化的意像共同構 成了袁公人物形象的第三層次,也暗示了袁公的悲劇結局。像這樣的三個層次的 人物形象塑造在視覺作品中還有很多,比如縣太爺京劇丑角形象的壞和縣太爺父 親的壽星形象暗示了封建王朝的長盛不衰,但都沒有袁公的形象具有代表性。
由此可見,在《天書奇譚》人物塑造中,不僅體現了中國學派的美學色彩,也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故事的文化色彩,二者合一共同構成了《天書奇譚》的中國傳統文化意涵。
袁公的人物形象
縣太爺和縣太爺父親的形象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動畫應用,《天書奇譚》的視覺風格塑造:
縱觀《天書奇譚》的視覺敘事,無論是以圖像敘事的方式呈現還是以影像敘事的方式呈現,都在故事的開頭運用了大遠景去介紹故事的情境和背景。首先,這種敘事方式是一種經典的電影開場格式。其次,這種大遠景的刻畫加入了大量傳統中國美術的元素,塑造了中國學派視覺風格,使觀眾在開場就迅速的融入了古典的故事的意境當中。在場景的塑造中,作品以中國傳統的宋代水墨畫風格為基礎,工筆重彩,以“勾、皺、擦、染、點”的構圖手法和以塑造意象基礎的傳 統中國畫創作內核,刻畫出仙山的巍峨,煙霧的氤氳,使場景具有了縱深感,也正是這種縱深感讓《天書奇譚》的視覺作品有了景深,具有了一種具有中國學派 特色的電影感。電影感與傳統繪畫意象的二者合一,也構成了《天書奇譚》獨有的視覺風格塑造與傳統文化意涵。
傳統的水墨畫背景 (1)
傳統的水墨畫背景 (2)
20世紀60年代--80年代是中國動畫蓬勃發展的二十年,以上海電影美術制片廠為首的各大動畫制作單位出品了眾多諸如《天書奇譚》的優秀作品,它們使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另一種更加現代的視覺敘事方式被世界熟知,它們也讓“中國學派”成為了世界美術史不可或缺的一頁,成為了與薩格勒布學派并肩的兩大美術體系之一。在《天書奇譚》,或者說在《天書奇譚》背后眾多的優秀作品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視覺藝術有機融合的可能性。因此,作為創作者,我們不但需要學習當代視覺藝術知識,還需要了解傳統文化內核,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繼續將帶有中國傳統意象的視覺敘事作品發揚光大。(丁一釩 香港都會大學)
參考文獻:
(1) 尚婕:<初探泉州木偶造型裝飾性語言與“中國學派”動畫造型>,《美 術大觀》2018 (03 期) ,頁 118-119。
(2) 陳夕蕊:<傳承 ·隱喻 ·喚醒:經典動畫的民族性表達——以《天書奇譚》為例>,《聲屏世界》2022 (05 期) ,頁 57-59。
(3) 王一�。海紡碾娪啊短鞎孀T》談民族動畫的社會性表達>,《藝術評鑒》(2022) 15,頁 156-160。
(4) 劉文英:香港都會大學 A888 視覺敘事課程課件,2022。